
香港安安理事长提案受关注:“强强联手” 加强鲁港科技交流
在山东省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上,山东省政协特邀委员、香港山东各级政协委员联谊会副会长、香港安安国际自闭症教育基金会理事长由仲建议:利用香港科研优势,赋能山东科技成果转化。
该提案得到了朱新胜、黄清海、张呈芳、佘静怡、杨志伟等5位香港委员的联名支持。由仲理事长于1月14日上午,向中共山东省委常委、统战部部长徐海荣就该提案以及其他建议进行了汇报。
科教强鲁、人才兴鲁、制造业强省都离不开科技自立自强,科技发展也是山东省“走在前、开新局”着力抓好的十二个方面重点工作之首。香港高校在科研领域实力雄厚,而按照联合国的分类,山东是全国唯一一个拥有全部41个工业大类的省份,为此,由仲建议利用香港科研优势赋能山东科技成果转化,结合山东的工业产业优势,实现“强强联手”。
这几年,鲁港两地在科技学术领域的交流也有一些成功的案例,像圣泉集团与香港纳米研究所合作,还有山东产业技术研究院和香港航天科技集团的合作。由仲介绍到:“我们香港安安国际自闭症教育基金会在济南设立的康复中心也是香港中文大学医学院言语治疗的硕士实习基地,双方在八年前就开始了残疾儿童言语语言治疗方面的合作,目前在全国康复理念和技术遥遥领先。”
但就鲁港两地所具备的科研和产业实力而言,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要与香港建立深层次的科技成果交流,山东需要主动出击。相关部门要摸清有关企业或重点产业科技创新成果需求,积极与香港生产力促进局、贸发局等部门建立联系。
由仲还建议:在尽快恢复“香港山东周”的基础上,邀请香港相关人员来山东,创办“山东香港周”,通过论坛、考察、推介会等方式,交流两地科研成果和企业需求。
与此同时,科技成果转化路径长、难度大。我们可以借鉴“好客山东”、“好品山东”这些公共品牌的经验,创建山东在科技成果转化领域的品牌比如“云想山东”。借助科技品牌力量,持之以恒开展交流合作,积极树立山东打造全国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高地的良好形象。
据悉,在最近几次的省政协会议上,由仲理事长写的提案大多与鲁港两地经贸发展与交流有关。其中大会发言《深化鲁港文化交流 让香港同胞多来内地看看》围绕鲁港两地文化交流,促成了目前正在实施的“港澳千人山东行”、“鲁港澳台青年交流季”、“港澳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调研”等活动。
提 案 全 文
利用香港科研优势 赋能山东科技成果转化
省第十二次党代会工作报告将加快推动科技自立自强列为“走在前、开新局”着力抓好的十二个方面重点工作之首,足见山东省对科技创新的重视,对打造全国科技成果转化高地的决心。山东是工业大省,香港高校科研实力雄厚,香港的科研优势和山东的工业优势相结合,无疑是“强强联手”。
在省政协十二届三次会议上,我做了题为《深化鲁港文化交流 让香港同胞多来内地看看》的大会发言,在推动两地交流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并促成了“港澳山东千人行”等活动。去年,在省政协的持续建言下,推动设立了“山东省台港澳青年交流实习基地”和“山东省港澳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为鲁港澳交流合作搭建了平台。可依托这些活动和平台,加强鲁港两地在科技领域的交流,赋能山东科技成果转化,为新时代强省建设提供重要支撑。为此,建议:
一、克服地缘劣势,打通信息壁垒。山东虽为经济大省,但距离香港较远,和广东、江浙相比,在两地交流上有一定劣势。近几年,大湾区凭借政策和地缘优势,成为香港科技成果在内地转化的首选地。山东是工业大省,承担着打造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的政治责任、时代重任,对各类科技成果需求量大,也为科技成果转化提供了机遇。必须增强主动意识,加快建立鲁港深层次科技成果交流转化对接协作机制。
一是以需求为导向,主动走出击。相关部门要摸清有关企业或重点产业科技创新成果需求,组织企业主动“出海”赴港,与香港生产力促进局等部门对接,建立联系,开启鲁港两地科技交流合作新篇章;同时,鼓励山东企业赴港上市,用香港最熟悉最亲切的方式展示山东良好形象和强大实力,让香港认识山东、了解山东企业,增进科技转化合作意愿和共识。
二是畅渠道搭平台,精准请进来。深入开展“港澳山东千人行”活动,可以设定不同主题、设置专业团组、邀请科技专家、科研人员来鲁考察,依托“山东省台港澳青年交流实习基地”,开展实质性科技交流合作;在举办“香港山东周”的同时可考虑举办“山东香港周”,通过论坛、考察、小型推介会等方式,加强科研成果和企业需求双向交流,打通信息壁垒,为科技成果转化创造更多机会。
二、持续优化环境,助力科技成果转化。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发出提振民营经济发展信心的强烈信号,这是近年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最强音。山东要在各主要经济发达省份抢人才、抢项目、抢资源的大背景下“走在前、开新局”,必须大力发展民营经济,纵深推进新旧动能转换,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而这关键在于营造良好的科技创新环境和营商环境。
一是组建一站式科技企业服务平台。建立“政产学研金服用”一站式服务平台,采用“政府主导+市场化运营”模式,凝聚高校、科研机构、企业、金融机构以及行业组织等各方资源,整合找技术、找资金、找市场、找人才、找场地等需求,为科技成果转化提供全链条、全生命周期孵化服务,有效降低投资风险,提高转化成功率,实现多方共赢。
二是大力发展科技金融。融资难是科技成果转化和进一步产业化的“卡脖子”问题,要抓住济南全国首个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建设契机,创新推广发展科技金融的针对性政策,引导社会资本支持转化科技成果的中小企业,引导银行探索“投贷联动”服务模式支持初创期科技成果转化项目,针对处于不同成长期的科技企业,建立完善覆盖科技创新全链条的金融生态链,助力科技成果转化和进一步产业化。
三是加快港澳人才流动便利化。科技发展,人才是关键。近年来,国家和地方逐步推动落实有关人才引进、便利港澳人才发展的政策。目前,港澳人员在执业限制、贷款融资、子女上学、购房和其他生活服务保障、医保社保缴纳方面仍存在不少限制。要创造适合人才落地生根的土壤,为港澳科技人才深度融入山东、服务山东科技成果转化,创造有利的政策条件和发展环境。
三、持之以恒,形成山东自己的科技转化公共品牌。科技成果从小试、中试到最后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比例并不高,路径长、难度大,再加上鲁港两地在管理机制、资助环节、资源流动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山东相对缺乏有港澳背景或服务经验的专业团队,这就意味着鲁港想要实现科技成果转化领域“强强联手”,需要一个长期培育的过程。
一是支持培育具有香港背景或熟悉港澳情况的专业服务团队。可通过港澳委员、香港山东社团总会等渠道,筛选培育鲁港两地科技成果转化专业服务人才和咨询团队,一方面提供咨询服务,帮助山东企业了解香港情况,用好有关政策;另一方面也可以在香港推介山东工业产业优势,吸引香港科技成果来鲁转化。
二是发挥品牌效应。建议借鉴旅游领域“好客山东”,产品、工程、服务领域“好品山东”的经验做法,创建山东在科技成果转化领域的公共品牌,比如“云想山东”。借助品牌力量,开展科技成果转化交流合作,引育一流创新人才,让更多“千里马”在山东创新创业赛道上竞相奔腾,让山东真正成为人才洼地、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高地。
本次提案,也得到了多家主流媒体的关注报道,部分报道链接如下:
中国新闻网:
https://m.chinanews.com/wap/detail/chs/zw/9934348.shtml
香港商报网:
【兩會齊魯觀】6名香港委員聯合提案:加強魯港科技交流「寫就」新篇章
http://www.hkcd.com/hkcdweb/content/2023/01/12/content_1381817.html
大公文汇网:
https://www.tkww.hk/a/202301/12/AP63bfa4f3e4b01fafd0f609f3.html
鲁网: